一、基本學制:四年。
二、培養目標
本專業堅持“專業+思政”相結合的雙育人理念,以專業年級為軸線,構建“專業情懷-工程意識-工程倫理-工匠精神”的思政價值鏈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面向國家未來建設需要,適應社會未來發展需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土木工程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一定創業精神、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具備強烈的民族自信心、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正確規范的工程倫理、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勝任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的設計、施工、監測、檢測及管理等工作。
通過五年實際工作鍛煉,學生預期能夠取得的成就具體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培養目標1: 具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務社會;
培養目標2:具有扎實基礎理論和實踐能力,具備合格工程師的知識、能力與素質,能勝任土木工程及相關領域技術及管理工作,成為單位設計、施工、管理崗位的技術骨干;
培養目標3:具有從實踐中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利用專業技術知識與科學技術方法解決復雜工程問題;
培養目標4:具有科學的思維方法與較強的創新意識,具備獲取知識和繼續學習的能力,能緊跟行業發展步伐;
培養目標5: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和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在不同職能團隊中發揮特定的作用,在團隊中能起到協調、組織、領導作用;
培養目標6: 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等應用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三、畢業要求與實現矩陣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力學、結構、施工、工程項目管理與經濟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力學分析、結構設計、施工技術與工程管理、文字圖紙表達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在土木工程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管理、教育、投資和開發等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經過本科四年培養,畢業生應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開發)滿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體系、結構、構件(節點)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設計環節中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在提出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時具有創新意識。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采用科學方法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收集、處理、分析與解釋數據,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并應用于工程實踐。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土木工程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標準,評價土木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運行的方案,以及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其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土木工程師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范:了解中國國情、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做到責任擔當、貢獻國家、服務社會。
9.個人和團隊:在解決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時,能夠在多學科組成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或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在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多學科環境中理解、掌握、應用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領導與決策能力。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土木工程新發展的能力。
畢業要求指標點分解與實現矩陣
畢業要求 |
指標點分解 |
課程 |
1. 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 |
1.1 表述能力。能夠將數學與自然科學的基本概念運用到復雜工程問題的適當表述之中。 |
高等數學A(上)(下)、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物理B(上)(下)、工程化學 |
1.2 建模能力。能夠針對一個復雜系統或者過程選擇一種數學模型,并達到適當的精度要求。 |
高等數學A(上)(下)、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C語言程序設計 |
1.3 推演能力。能夠對于模型的正確性進行嚴謹的推理與分析。 |
高等數學A(上)(下)、線性代數、理論力學、結構力學、結構力學課程上機實習、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工程制圖課程設計 |
2. 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
2.1 識別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識別和抽象建模,以獲得有效結論。 |
大學物理B(上)(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結構力學課程上機實習、【流體力學】 |
2.2 工程表達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通過圖紙、圖表和文字等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有效表達,以獲得有效結論。 |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工程制圖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測量 |
2.3 問題分析能力。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以獲得有效結論。 |
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工程結構抗震設計 |
2.4 文獻分析能力。能夠通過文獻研究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對比與研究,以獲得有效結論。 |
計算機基礎、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基礎、工程倫理學、畢業設計(論文) |
3. 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開發)滿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體系、結構、構件(節點)或者施工方案,并在設計環節中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在提出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時具有創新意識。 |
3.1 結構設計能力。能夠設計滿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體系、結構、構件(節點)。 |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土力學與基礎工程、(房屋建筑學、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橋梁工程、橋涵水文)/(巖土工程勘察、巖石力學、地下結構設計、邊坡與基坑工程、油氣層滲流力學)、(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鋼筋混凝土肋梁樓蓋設計、單層工業產房設計、鋼結構課程設計)/(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橋梁工程課程設計、路基路面設計、擋土墻設計)/(巖土工程勘察課程設計、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地下結構課程設計、油氣層抽采數值仿真)、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課程設計、【交通工程學】、【建筑設備與自動化】、【隧道工程】、【鋼橋設計基礎】、【環境地下工程】、【新型空間結構】、畢業設計(論文) |
3.2 施工設計能力。能夠設計滿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施工方案。 |
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預算、【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結構】 |
3.3 綜合設計能力:能夠在設計環節中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
中國建造與工匠精神、工程化學、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工程結構抗震、工程倫理學、BIM實踐實訓、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生態文明建設】 |
3.4 創新能力。具有創新思維,能夠有效解決土木工程專業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工程問題。 |
工程倫理學、測量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結構建?!?、【結構優化設計】、【結構穩定理論】、【彈性力學與有限元】 |
4. 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采用科學方法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收集、處理、分析與解釋數據,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并應用于工程實踐。 |
4.1 實驗設計實施能力。能夠基于科學原理、采用科學方法設計實驗方案,并正確操作實驗裝置,完成實驗實施。 |
大學物理實驗B、材料力學、工程化學、土木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材料、建筑結構試驗與檢測/路橋工程試驗與檢測/巖土工程測試技術 |
4.2 實驗綜合分析能力。能夠對實驗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分析與解釋,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并應用于工程實踐。 |
大學物理實驗B、建筑結構試驗與檢測/路橋工程試驗與檢測/巖土工程測試技術、測量實習 |
5. 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 |
5.1 現代工具選擇能力。能夠開發、選擇和使用恰當的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解決復雜工程問題。 |
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結構設計軟件應用】/【道路設計軟件應用】/【橋梁設計軟件應用】/【地下工程軟件應用】 |
5.2 現代工具使用能力。能夠結合專業知識使用現代工程計算軟件、檢測儀器等工具,進行土木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分析與評價,并理解其局限性。 |
計算機基礎、【結構建?!?、【結構設計軟件應用】/【道路設計軟件應用】/【橋梁設計軟件應用】/【地下工程軟件應用】、(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鋼筋混凝土肋梁樓蓋設計、單層工業產房設計、鋼結構課程設計)/(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橋梁工程課程設計、路基路面設計、擋土墻設計)/(巖土工程勘察課程設計、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地下結構課程設計、油氣層抽采數值仿真)、畢業設計(論文) |
6. 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土木工程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標準,評價土木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運行的方案,以及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包括其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土木工程師應承擔的責任。 |
6.1 工程的社會合理性評價能力。能夠評價土木工程項目的設計、施工和運行的方案,以及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 |
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預算、【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結構】、BIM實踐實訓、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 |
6.2 工程的社會合理性分析能力。在評價土木工程項目方案時,能夠考慮其對公眾健康、公眾安全、社會和文化,以及法律的影響,從而理解土木工程師的社會責任。 |
形勢與政策、工程倫理學、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預算、【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結構】、BIM實踐實訓、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 |
7. 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7.1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了解與土木工程行業相關的政策法規,理解和評價土木工程問題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
中國建造與工匠精神、工程化學、工程地質、工程倫理學、【生態文明建設】、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 |
7.2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注重使用節能環保材料,重視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積極促進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
中國建造與工匠精神、工程化學、土木工程材料、【生態文明建設】、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 |
8. 職業規范:了解中國國情、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做到責任擔當、貢獻國家、服務社會。 |
8.1 良好的職業素養。具備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能夠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具有良好的工程職業道德與較強的法律意識。 |
體育(1)~(4)、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人文素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學藝術 |
8.2 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了解中國國情,具有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貢獻國家、服務社會,承擔并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形勢與政策、軍事理論、職業發展規劃、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創業基礎、就業指導 |
9. 個人和團隊:在解決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時,能夠在多學科組成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或負責人的角色。 |
9.1 團隊協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能正確處理個人與團隊的關系,具有較強的執行力,能獨立完成團隊分配的工作,并勝任個體、團隊成員或負責人的角色和責任。 |
體育(1)~(4)、大學生創業基礎、軍事技能、測量實習、工程地質實習、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
9.2 組織管理才能。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才能,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協調開展工作,在團隊中能起到協調、組織、領導作用。 |
大學生創業基礎、軍事技能、工程倫理學、測量實習、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
10. 溝通:能夠就土木工程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表達或回應指令。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
10.1 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通過項目匯報、工程圖紙、技術報告等多種表達形式,就土木工程專業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
大學英語A(上)(下)、大學英語A聽說(上)(下)、【專業英語】、就業指導、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 |
10.2 一定的國際視野。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和良好的聽說讀寫等應用能力,了解土木工程行業國際發展趨勢,能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
大學英語A(上)(下)、大學英語A聽說(上)(下)、【專業英語】、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基礎、【傳感器與檢測監測技術】、【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結構】 |
11. 項目管理:在與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多學科環境中理解、掌握、應用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領導與決策能力。 |
11.1 項目管理認知能力。具備統籌土木工程專業相關的多學科要求,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 |
工程倫理學、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預算、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建設工程經濟】 |
11.2 項目管理應用能力。能夠將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應用到土木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等環節,做出合理的組織、管理、領導與決策。 |
工程倫理學、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概預算、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建設工程經濟】 |
12. 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具有不斷學習和適應土木工程新發展的能力。 |
12.1 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意識。能正確認識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追蹤新知識的意識,具有終身學習并適應土木工程新發展的意識。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職業發展規劃、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基礎、【傳感器與檢測監測技術】、【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結構】、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
12.2 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具備了解和追蹤土木工程學科發展動態的能力,具備終身學習和適應社會和技術發展的能力。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形勢與政策、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基礎、【傳感器與檢測監測技術】、【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結構】、工學交替I(社會實踐)、工學交替II(認識實習)、工學交替III(生產實習)、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
四、主干學科、學位課程及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主干學科:力學、土木工程。
2.學位課程:中國建造與工匠精神、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土力學與基礎工程。
設3個專業方向,要求主修一個專業方向主干課程(非學位課程)。
專業方向1(建筑工程方向):房屋建筑學、建筑結構試驗與檢測、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專業方向2(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道路勘測設計、橋涵水文、路橋工程試驗與檢測、橋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
專業方向3(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巖石力學、巖土工程勘察、地下結構設計、邊坡與基坑工程、油氣層滲流力學、巖土工程測試技術。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工學交替、測量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結構力學課程上機實習、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土木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五、專業特色
本專業以培養優秀“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員為目標,堅持“專業+思政”相結合的雙育人理念,構建“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輔以“專業情懷-工程意識-工程倫理-工匠精神”的思政價值鏈條,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扎實的理論基礎、寬廣的知識面與正確規范的工程倫理,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優勢,加強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與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培養。
在思政價值鏈的關鍵節點,通過部分精心甄選專業課程的頂層策劃,打通思政與專業之間的壁壘;使得思政教育能夠從國家項目的宏大敘事自然地過渡到中觀層面專業技能的重要價值,最后落地到微觀的專業人才培養這個主體身上。
六、畢業規定
學生在畢業時應達到德育培育目標和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應獲得最低總學分170學分,其中課內理論必修課110.75(=44.25+57.5+9)學分,實踐教學43.25學分,選修課(含通識教育選修課10學分)16(=6.0+10.0)學分。自主發展計劃10學分。
七、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八、土木工程專業課程設置及指導性修讀計劃
課程性質 |
課 程 編 碼 |
課 程 名 稱 |
學 分 |
總 學 時 (W) |
學時類型 |
考核方式 |
建議修讀學期及周學時 |
開課 單位 |
理 論 |
實 驗/實踐 |
上 機/研 習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秋 |
春 |
秋 |
春 |
秋 |
春 |
秋 |
春 |
通識教育課程 |
必修 |
0501TS001 |
大學英語A(上) |
5 |
80 |
80 |
|
|
E |
5 |
|
|
|
|
|
|
|
外語學院 |
0501TS002 |
大學英語A(下) |
5 |
80 |
80 |
|
|
E |
|
5 |
|
|
|
|
|
|
外語學院 |
0501TS003 |
大學英語A聽說(上) |
2 |
32 |
32 |
|
|
E |
2 |
|
|
|
|
|
|
|
外語學院 |
0501TS004 |
大學英語A聽說(下) |
2 |
32 |
32 |
|
|
E |
|
2 |
|
|
|
|
|
|
外語學院 |
0501TS005 |
高級英語(上) |
(4) |
(64) |
(64) |
|
|
E |
(4) |
|
|
|
|
|
|
|
外語學院 |
0501TS006 |
高級英語(下) |
(4) |
(64) |
(64) |
|
|
E |
|
(4) |
|
|
|
|
|
|
外語學院 |
0701TS001 |
高等數學A(上) |
5.5 |
88 |
88 |
|
|
E |
6 |
|
|
|
|
|
|
|
數學學院 |
0701TS002 |
高等數學A(下) |
5.5 |
88 |
88 |
|
|
E |
|
6 |
|
|
|
|
|
|
數學學院 |
0301TS001 |
體育(1) |
1 |
30 |
30 |
|
|
T |
2 |
|
|
|
|
|
|
|
體育學院 |
0301TS002 |
體育(2) |
1 |
30 |
30 |
|
|
T |
|
2 |
|
|
|
|
|
|
體育學院 |
0301TS003 |
體育(3) |
1 |
30 |
30 |
|
|
T |
|
|
2 |
|
|
|
|
|
體育學院 |
0301TS004 |
體育(4) |
1 |
30 |
30 |
|
|
T |
|
|
|
2 |
|
|
|
|
體育學院 |
1601TS001 |
計算機基礎 |
2.5 |
40 |
28 |
|
12 |
E |
2 |
|
|
|
|
|
|
|
計科學院 |
0901TS001 |
軍事理論 |
2 |
36 |
36 |
|
|
E |
4 |
|
|
|
|
|
|
|
學生工作部 |
0201TS002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48 |
32 |
|
16 |
E |
3 |
|
|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201TS001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32 |
32 |
|
|
E |
|
2 |
|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201TS004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 |
96 |
48 |
32 |
16 |
E |
|
|
4 |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201TS003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3 |
48 |
40 |
|
8 |
E |
|
|
|
3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201TS009 |
形勢與政策1 |
0.5 |
8 |
8 |
|
|
T |
2 |
|
|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201TS010 |
形勢與政策2 |
0.5 |
8 |
8 |
|
|
T |
|
2 |
|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201TS012 |
形勢與政策3 |
0.5 |
8 |
8 |
|
|
T |
|
|
2 |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0201TS013 |
形勢與政策4 |
0.5 |
8 |
8 |
|
|
T |
|
|
|
2 |
|
|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小 計 |
49.5 |
852 |
768 |
32 |
52 |
|
26 |
19 |
8 |
7 |
|
|
|
|
|
注:1. 新生入學后通過英語水平測試(相當于英語六級水平),或者已通過托福(80分)或雅思英語(6分)考試的,獎勵6個學分,修讀《高級英語》課程;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形勢與政策5門課程,共16學分,其中理論教學11.5學分,課外研習2.5學分,實踐2學分。 |
限選 |
2902TS001 |
職業發展規劃 |
0.5 |
10(10) |
10 |
|
|
T |
2 |
|
|
|
|
|
|
|
就業指導中心 |
0402TS001 |
人文素質教育 |
1 |
20 |
20 |
|
|
T |
2 |
|
|
|
|
|
|
|
文學院 |
2802TS001 |
心理健康教育 |
0.5 |
10 |
10 |
|
|
T |
|
2 |
|
|
|
|
|
|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
3002TS001 |
大學生創業基礎 |
1 |
20 |
20 |
|
|
T |
|
2 |
|
|
|
|
|
|
創新創業中心 |
0602TS001 |
大學藝術 |
0.5 |
10 |
10 |
|
|
T |
|
|
|
2 |
|
|
|
|
藝術學院 |
2902TS002 |
就業指導 |
0.5 |
10(10) |
10 |
|
|
T |
|
|
|
|
|
2 |
|
|
就業指導中心 |
小 計 |
4 |
80 |
80 |
|
|
|
4 |
4 |
|
2 |
|
2 |
|
|
|
選修 |
注:通識選修課程由學校提供,分為“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語言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自然科學與現代技術”、“藝術欣賞與體育健康”和“創新創業與職業規劃”5大模塊,本專業學生應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模塊中至少選修2個學分;并在修業年限內應至少取得10個通識教育選修學分。職業發展規劃、人文素質教育(1學分,計入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模塊)、心理健康教育(0.5學分,計入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模塊)、大學生創業基礎、大學藝術與就業指導為限定通識教育選修課程。 |
學科基礎課程 |
必修 |
1701XK001 |
中國建造與工匠精神 |
1 |
16 |
16 |
|
|
T |
2 |
|
|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02 |
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 |
2 |
32 |
32 |
|
|
E |
|
/4 |
|
|
|
|
|
|
城建學院 |
0801XK013 |
大學物理B(上) |
2.5 |
40 |
40 |
|
|
E |
|
4 |
|
|
|
|
|
|
物電學院 |
0801XK014 |
大學物理B(下) |
2.5 |
40 |
40 |
|
|
E |
|
|
4 |
|
|
|
|
|
物電學院 |
0801XK019 |
大學物理實驗B |
2 |
32 |
|
32 |
|
E |
|
|
2 |
|
|
|
|
|
物電學院 |
0701XK008 |
線性代數 |
2.5 |
40 |
40 |
|
|
E |
|
|
3 |
|
|
|
|
|
數學學院 |
1601XK016 |
C語言程序設計 |
4 |
64 |
48 |
|
16 |
E |
|
|
4 |
|
|
|
|
|
計科學院 |
1701XK024 |
理論力學 |
2.5 |
40 |
40 |
|
|
E |
|
|
6/ |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25 |
材料力學 |
3.5 |
56 |
48 |
8 |
|
E |
|
|
/6 |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53 |
工程化學 |
2 |
32 |
24 |
8 |
|
E |
|
|
/4 |
|
|
|
|
|
城建學院 |
0701XK009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3 |
48 |
48 |
|
|
E |
|
|
|
4 |
|
|
|
|
數學學院 |
1701XK027 |
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 |
1.5 |
24 |
24 |
|
|
E |
|
|
|
4/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82 |
土木工程材料 |
2.5 |
40 |
32 |
8 |
|
E |
|
|
|
4/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56 |
土木工程測量 |
2.5 |
40 |
28 |
12 |
|
E |
|
|
|
/4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23 |
工程地質 |
1.5 |
24 |
24 |
|
|
E |
|
|
|
/4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28 |
結構力學(1) |
4 |
64 |
64 |
|
|
E |
|
|
|
4 |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29 |
結構力學(2) |
2 |
32 |
32 |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1 |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 |
3.5 |
56 |
52 |
4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2 |
鋼結構基本原理 |
2.5 |
40 |
40 |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3 |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 |
4 |
64 |
56 |
8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4 |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基礎 |
1.5 |
24 |
16 |
|
8 |
T |
|
|
|
|
2/ |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5 |
工程倫理學 |
3 |
48 |
48 |
|
|
T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6 |
土木工程施工 |
4 |
64 |
64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7 |
土木工程概預算 |
2 |
32 |
32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XK038 |
工程結構抗震 |
2 |
32 |
32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小 計 |
64 |
1024 |
920 |
80 |
24 |
|
2 |
8 |
23 |
16 |
14 |
12 |
|
|
|
專業課程 |
必修 |
A)建筑工程方向 |
1701ZY020 |
房屋建筑學 |
2 |
32 |
32 |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23 |
建筑結構試驗與檢測 |
1.5 |
24 |
16 |
8 |
|
E |
|
|
|
|
|
2/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21 |
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 |
3 |
48 |
48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22 |
鋼結構設計 |
2 |
32 |
32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24 |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
2 |
32 |
16 |
|
16 |
T |
|
|
|
|
|
|
4/ |
|
城建學院 |
小 計 |
10.5 |
168 |
144 |
8 |
16 |
|
|
|
|
|
4 |
8 |
4 |
|
|
B)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 |
1701ZY028 |
道路勘測設計 |
2 |
32 |
32 |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27 |
橋涵水文 |
1 |
16 |
16 |
|
|
E |
|
|
|
|
/2 |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30 |
橋梁工程 |
3.5 |
56 |
56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29 |
路基路面工程 |
2.5 |
40 |
40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31 |
路橋工程試驗與檢測 |
1.5 |
24 |
16 |
8 |
|
E |
|
|
|
|
|
|
2/ |
|
城建學院 |
小 計 |
10.5 |
168 |
160 |
8 |
|
|
|
|
|
|
4 |
8 |
2 |
|
|
C)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 |
1701ZY035 |
巖石力學 |
2 |
32 |
32 |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34 |
巖土工程勘察 |
2 |
32 |
32 |
|
|
E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36 |
地下結構設計 |
2 |
32 |
32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37 |
邊坡與基坑工程 |
2 |
32 |
32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38 |
油氣層滲流力學 |
1.5 |
24 |
24 |
|
|
E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1ZY039 |
巖土工程測試技術 |
1.5 |
24 |
16 |
8 |
|
E |
|
|
|
|
|
|
2/ |
|
城建學院 |
小 計 |
11.0 |
176 |
168 |
8 |
0 |
|
|
|
|
|
4 |
8 |
2 |
|
|
選修 |
專業選修課 |
1702ZY061 |
結構建模 |
2 |
32 |
16 |
16 |
|
T |
|
|
|
4/ |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2 |
生態文明建設 |
1 |
16 |
16 |
|
|
T |
|
|
|
/2 |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3 |
流體力學 |
2 |
32 |
28 |
4 |
|
T |
|
|
|
/4 |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4 |
建設工程經濟 |
1 |
16 |
16 |
|
|
T |
|
|
|
|
2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5 |
交通工程學 |
2 |
32 |
32 |
|
|
T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6 |
結構穩定理論 |
2 |
32 |
32 |
|
|
T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7 |
彈性力學與有限元 |
2 |
32 |
32 |
|
|
T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8 |
傳感器與檢測監測技術 |
2 |
32 |
32 |
|
|
T |
|
|
|
|
4 |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69 |
建筑設備與自動化 |
2 |
32 |
32 |
|
|
T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0 |
道路設計軟件應用 |
2 |
32 |
16 |
|
16 |
T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1 |
結構優化設計 |
2 |
32 |
24 |
|
8 |
T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2 |
隧道工程 |
2 |
32 |
32 |
|
|
T |
|
|
|
|
|
/4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3 |
專業英語 |
1.5 |
24 |
24 |
|
|
T |
|
|
|
|
|
2 |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4 |
智能建造 |
1.5 |
24 |
16 |
|
8 |
T |
|
|
|
|
|
|
2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5 |
裝配式建筑結構 |
1.5 |
24 |
16 |
|
8 |
T |
|
|
|
|
|
|
2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6 |
鋼橋設計基礎 |
2 |
32 |
32 |
|
|
T |
|
|
|
|
|
|
4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7 |
環境地下工程 |
2 |
32 |
32 |
|
|
T |
|
|
|
|
|
|
4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8 |
結構設計軟件應用 |
2 |
32 |
8 |
|
24 |
T |
|
|
|
|
|
|
4 |
|
城建學院 |
1702ZY079 |
橋梁設計軟件應用 |
2 |
32 |
16 |
|
16 |
T |
|
|
|
|
|
|
4 |
|
城建學院 |
1702ZY080 |
地下工程軟件應用 |
2 |
32 |
8 |
|
24 |
T |
|
|
|
|
|
|
4 |
|
城建學院 |
1702ZY081 |
新型空間結構 |
2 |
32 |
32 |
|
|
T |
|
|
|
|
|
|
4 |
|
城建學院 |
注:要求至少取得6.0個專業選修課學分。 |
實踐教學 |
必修 |
0901TS001 |
軍事技能 |
2 |
2W |
|
|
|
T |
2 |
|
|
|
|
|
|
|
學生工作部 |
1701SJ028 |
工學交替Ⅰ(社會實踐) |
1 |
2W |
|
|
|
T |
|
2 |
|
|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11 |
工程制圖課程設計 |
1 |
1W |
|
|
|
T |
|
|
1 |
|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12 |
測量實習 |
2 |
2W |
|
|
|
T |
|
|
|
2 |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13 |
工程地質實習 |
1 |
1W |
|
|
|
T |
|
|
|
1 |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29 |
工學交替Ⅱ(認識實習) |
1 |
2W |
|
|
|
T |
|
|
|
2 |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16 |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課程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1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17 |
結構力學課程上機實習 |
1 |
1W |
|
|
|
T |
|
|
|
|
1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18 |
BIM實踐實訓 |
2 |
2W |
|
|
|
T |
|
|
|
|
2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30 |
工學交替Ⅲ(生產實習) |
1 |
3W |
|
|
|
T |
|
|
|
|
|
3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21 |
土木工程施工課程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
1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22 |
土木工程概預算課程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
|
1/ |
|
城建學院 |
1701SJ031 |
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 |
1 |
2W |
|
|
|
T |
|
|
|
|
|
|
|
2 |
城建學院 |
1701SJ032 |
畢業設計(論文) |
8 |
12W |
|
|
|
T |
|
|
|
|
|
|
|
12 |
城建學院 |
A 建筑工程方向 |
1701SJ033 |
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1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34 |
鋼筋混凝土肋梁樓蓋設計 |
2 |
2W |
|
|
|
T |
|
|
|
|
|
2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35 |
鋼結構課程設計 |
2 |
2W |
|
|
|
T |
|
|
|
|
|
2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36 |
單層工業廠房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
|
1/ |
|
城建學院 |
B 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 |
1701SJ040 |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 |
2 |
2W |
|
|
|
T |
|
|
|
|
2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41 |
橋梁工程課程設計 |
2 |
2W |
|
|
|
T |
|
|
|
|
|
2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42 |
路基路面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
1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43 |
擋土墻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
|
1/ |
|
城建學院 |
C 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 |
1701SJ046 |
巖土工程勘察課程設計 |
2 |
2W |
|
|
|
T |
|
|
|
|
2 |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47 |
邊坡與基坑工程設計 |
2 |
2W |
|
|
|
T |
|
|
|
|
|
2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48 |
地下結構課程設計 |
1 |
1W |
|
|
|
T |
|
|
|
|
|
1 |
|
|
城建學院 |
1701SJ049 |
油氣層抽采數值仿真 |
1 |
1W |
|
|
|
T |
|
|
|
|
|
|
1/ |
|
城建學院 |
小 計 |
30 |
39W |
|
|
|
|
|
|
|
|
|
|
|
|
|
注:課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試,T表示考查。X/表示上半學期開課;/X表示下半學期開課。
九、自主發展計劃
學生應取得10個自主發展計劃學分,具體詳見《長江大學第二課堂學分管理辦法(試行)》。
十、學時學分統計表
專業名稱 |
課程模塊 |
必修/選修合計 |
占總學分 比例 |
必 修 |
選 修 |
學時 (周數) 合計 |
學分 合計 |
門數 |
學時 (周數) |
學分 |
學時 |
學分 |
土木工程 |
通識教育課程 |
20 |
768 |
44.25 |
200 |
10 |
968 |
54.25 |
31.9% |
學科基礎課程 |
25 |
920 |
57.5 |
— |
— |
920 |
57.5 |
33.8% |
專業課程 |
5 |
144 |
9 |
96 |
6 |
240 |
15 |
8.8% |
實踐教學 |
18 |
39W +212 |
43.25 |
— |
— |
39W +212 |
43.25 |
25.5% |
合 計 |
68 |
2824 |
154 |
296 |
16 |
3120 |
170 |
100.0% |
必修、選修課程占課內教學 總學時(學分)比例 |
— |
90.5% |
90.6% |
9.5% |
9.4% |
100.0% |
實踐教學環節 占總學時比例 |
31.8% |
實踐教學環節學分 占總學分比例 |
25.5% |
注1:實踐教學學時數據為集中性實踐教學與單設實驗課、課內上機及實驗學時之和;在理論課時與學分統計時未統計計入,其統計計入實踐教學學時與學分。
注2: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統計時,含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單設實驗課、課內上機及實驗學分的占比。
注3:實踐教學環節占總學時統計比例時,含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單設實驗課、課內上機及實驗學時(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按每周20學時計)。
十一、專業課程中英文對照
序號 |
專業課程中英文對照 |
序號 |
專業課程中英文對照 |
1 |
中國建造與工匠精神 Chinese Construction and Craftsman Spirit |
2 |
畫法幾何與工程制圖 Descriptive Geometry and Engineering Drawing |
3 |
大學物理College Physics |
4 |
大學物理實驗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
5 |
線性代數Linear Algebra |
6 |
C語言程序設計C Programming |
7 |
理論力學Theoretical Mechanics |
8 |
材料力學 Material Mechanics |
9 |
工程化學Engineering Chemistry |
10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
11 |
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 Loads and Structural Design Method |
12 |
土木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s |
13 |
土木工程測量 Engineering Surveying |
14 |
工程地質 Engineering Geology |
15 |
結構力學 Structural Mechanics |
16 |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 Fundamental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17 |
鋼結構基本原理 Principles of Concrete Structures |
18 |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 Soil Mechanics and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19 |
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基礎 Technical basis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
20 |
工程倫理學 Engineering Ethics |
21 |
土木工程施工Construc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
22 |
土木工程概預算Construction Project Budget |
23 |
工程結構抗震 Seismic Design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
24 |
房屋建筑學Building Tectonics |
25 |
建筑結構試驗與檢測 Structural testing and inspection |
26 |
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設計 Design of Concrete and Masonry Structure |
27 |
鋼結構設計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 |
28 |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Design of Tall Building Structures |
29 |
道路勘測設計 Road Survey and Design |
30 |
橋涵水文 Bridges and Culverts Hydrological |
31 |
路橋工程試驗與檢測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st and Inspection |
32 |
橋梁工程 Bridge Engineering |
33 |
路基路面工程 Road Subgrade and Pavement Engineering |
34 |
巖土工程勘察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
35 |
巖石力學 Rock Mechanics |
36 |
地下結構設計 Design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
37 |
邊坡與基坑工程 Slope & Excavation Engineering |
38 |
油氣層滲流力學 Percolation Mechanics of Reservoir |
39 |
巖土工程測試技術 Geotechnicall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iques |
40 |
結構建模 Structural Modeling |
41 |
生態文明建設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
42 |
流體力學Fluid Mechanics |
43 |
建設工程經濟 Construction Economy |
44 |
交通工程學 Traffic Engineering |
45 |
結構穩定理論 Structural Stability Theory |
46 |
彈性力學與有限元 Elastic Mechanics & FEA |
47 |
傳感器與檢測監測技術 Sensing Element &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Technology |
48 |
建筑設備與自動化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automation |
49 |
道路設計軟件應用 Road Design Software Application |
50 |
結構優化設計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
51 |
隧道工程 Tunnel Engineering |
52 |
專業英語 Technical English of Civil Engineering |
53 |
智能建造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
54 |
裝配式建筑結構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e |
55 |
鋼橋設計基礎 Design Foundation of Steel bridge |
56 |
環境地下工程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
57 |
結構設計軟件應用 Structural Design Software Application |
58 |
橋梁設計軟件應用 Bridge Design Software Application |
59 |
地下工程軟件應用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oftware Application |
60 |
新型空間結構 New Spatial Structure |
61 |
軍事技能Military Skills |
62 |
工學交替Ⅰ(社會實踐)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Ⅰ (Social Practice) |
63 |
工學交替Ⅱ(認識實習)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Ⅱ (Perceptual Practice) |
64 |
工學交替Ⅲ(生產實習)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Ⅲ (Production Practice) |
65 |
工學交替Ⅳ(畢業實習) Working and Learning Alternation Ⅳ (Graduation Field Work) |
66 |
課程設計 Curriculum Design |
67 |
畢業論文 Undergraduate Thesis |
|
|
制定人:黃文雄 學院審定人:肖桃李